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轉寄: [和平教會 外展宣道部] 精神醫學與基督教信仰(二)

 
-----原始郵件-----
寄件者: ???? [mailto:Taipei.hoping@gmail.com]
寄件日期: 97年1月28日 上午 12:13
收件者: web@hoping.org.tw
主旨: [和平教會 外展宣道部] 精神醫學與基督教信仰(二)

精神醫學與基督教信仰(二)




上一篇文章嘗試回答兩個問題:如何從基督徒的觀點來解釋精神疾病的各種世俗模式?罪和撒但導致精神疾病的角色是什麼?本文則嘗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哪一種精神疾病治療方式比較合乎基督教信仰?為何基督徒罹患精神疾病?幻聽是否來自魔鬼?

精神疾病治療方法後面的各種哲學假設

首先,必須先瞭解各種精神疾病治療方法後面的各種哲學假設,及其如何藉這些假設來解釋及治療精神疾病;最後再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來評估這些治療方式的價值 和弱點。(只用幾段文字來概括描述各種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法,有點過份簡化之嫌,如果讀者有興趣深入瞭解基督教對各種精神疾病治療方法的分析,我建議各位可 參考Modern Psychotherapies by Jones S and Butman R (Downers Grove: IVP, 1991)。)

一、古典精神分析(佛洛伊德)
哲學:自然主義者及決定論主義者。自然主義的世界觀排斥超自然及屬靈的觀點,純粹以物質和能量來解釋宇宙。決定論主義則排除自由意志的可能性,看待當前的行為完全取決於環境或過去的事件,如童年的衝突。

解釋精神疾病病因:佛洛伊德相信人格的核心──本我(id)具有兩種根本的衝動:性的衝動與侵略的衝動或性的衝動與權力的衝動(Eros and Thanatos)。否定這些衝動會帶來情緒的問題,人們基本的動機是自私的,這往往被他們的良知(superegos,超我)所遮掩,當一種不被接受的 衝動如「我希望殺死我的父親」從潛意識進到意識狀態時,馬上會產生本我和超我的衝突並導致焦慮,後來的學者定義出一連串的防衛機制來減輕焦慮如:投射、取 代和否定等等。

療法:精神分析嘗試藉著精神發洩去重新體驗童年經驗以便重建人格,治療師如何解釋防衛心理是很關鍵的,當潛意識變成意識狀態則使自我(ego)變強了,比 較能處理本我(id)。自我(ego)即人格結構中接合現實和外在世界的部分,治療師冷漠地使用移情來重新走過關鍵性的關係,露骨地說,心理分析的治療尋 求去挖掘動機,軟化良知同時在社會的界線內和現實中提倡自我滿足。

基督教信仰的回應
價值:之前我們對精神疾病的瞭解只能用器官的解釋或與魔鬼有關的解釋;佛洛伊德引進許多概念,如:潛意識、衝突引起的症狀以及深受童年經驗及人際關係影 響。藉著這些概念,精神分析式的心理療法的確幫助我們瞭解人的心理,這是一種無價的貢獻。佛洛伊德的人格觀對未蒙救贖的人似乎很合實情,本我(id)促使 性與權力衝動,這是人墮落之後扭曲了上帝命令人「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的美意(創世記1:28)。

弱點:基督徒首先要棄絕精神分析背後自然主義的哲學,因它否認上帝也否定人有屬靈的一面;我們也必須棄絕精神分析背後決定論的哲學,因為它使人不必對自己 的思想和行為負責。古典精神分析的療法缺少道德感,它的目標是除去衝突,產生社會能接受的享樂主義,不在乎對別人造成的後果。
精神分析的療法需要接受高度專業的治療師幾百次的分析治療,不僅費時也頗昂貴。

二、人本主義的精神療法(卡爾.羅傑斯)
哲學:其中心思想是自由派人本主義,擁抱自然主義,並將人放在宇宙的中心。人本主義的精神療法假設我們具有絕對行動的自由。提倡此療法的主要人物是卡爾. 羅傑斯,他認為人類本質是良善的(因此佛洛伊德是錯的),他相信人類有與生俱來自我實現(即發展我們的能力達到極點)的傾向,若能不受限制和管教,就能達 到個人的滿足以及社會的和諧。這觀點為父母者恐怕很難相信。

解釋精神疾病病因:羅傑斯認為不能作自己是主要癥結所在,當內心深處的感覺如仇恨不能浮出意識,因幼時被教導恨人是錯的,使仇恨成為一種負面的情緒而不敢發洩出來,於是出現焦慮。

療法:此種療法的特徵不是詳細分析過去的歷史,而是強調直覺和同理心,鼓勵信任、接納及表達自己的感覺,最終將使案主達到自我接納及自我實現。羅傑斯的諮商輔導資格是同理心、真誠及無條件地肯定案主。

基督教信仰的回應
價值:此療法暴露了偽善及情緒作假的問題,例如,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應當去愛人並且饒恕人,若這些美德壓抑我們恨人的情緒,將使我們的人格分 裂,使我們無法承認對人的恨而去饒恕人,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有不好的情緒,並把這些不好的情緒列為是錯的,承認我們有這些不好的情緒,並且學習去愛人。很不 幸地,許多團體鼓勵案主表達仇恨及憤怒的情緒,卻沒有繼續去處理這些不好的情緒,以人為中心的療法以及羅傑斯的諮商輔導方法是有它的價值,然而聖經啟示我 們:瞭解人的處境,可提供我們以更務實的架構來做諮商輔導。

弱點:首先,指導羅傑斯中心思想的人本主義,將自我當作最重要,這和聖經的觀點剛好衝突,因為崇拜自我根本就是偶像崇拜。其次,羅傑斯對人具有幻想的樂觀 看法,否定人「已墮落」的處境,他相信情慾(自我實現)的果子是仁愛和喜樂,而基督徒相信聖靈才能結出仁愛和喜樂果子(加拉太書5:16)。

三、行為療法(斯金納 B F Skinner )
哲學:其哲學基礎是自然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也就是能以經驗證實的才是真理,無法以經驗證實的就不值得我們去煩惱它。這導致排斥任何對心智的研究,並且將 心智過度簡單化,將複雜的現象分解為許多基本的現象,例如,語言是言辭表達的行為,行為的療法也產生決定論,因此,人沒有真正的自由意志,人沒有好或壞, 人完全受到環境的支配。

解釋精神疾病病因:行為主義者不看感覺或思維過程只看行為,有問題的行為阻礙我們建設性地或適應性地面對環境的挑戰,這些問題行為是由錯誤的學習而來的, 例如:一、不適當的反應將個人放在不利的處境;二、因著過去的學習環境導致無法學習適當的反應;三、對錯誤的環境刺激做出反應;四、對壞行為做出不適當的 強化作用。

療法:行為主義者相信若要改變人你必須改變他們的環境,因此發展出一系列的療法,基於古典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例如:一、代幣經濟能強化欲達到的行為(操 作性條件反射);二、運用功能性分析和ABC圖表來鑑定可能是引發問題行為的事件,或正面或負面地強化問題行為;三、有系統地減輕敏感,尋求將一種放鬆的 狀態和過去令人恐懼的刺激結合起來。

基督教信仰的回應
價值:行為療法背後的哲學思維是錯的,但是,行為療法大部分的科學則是對的。行為主義者已經證實環境如何影響行為,它對包含許多行為因素的問題提供一系列 有效的治療技術,對於無法藉著理性勸說的處境特別有價值,如:幼童或具有學習障礙的人。但是,我們必須記得我們不是只靠一套條件反射來反應的人,當行為療 法失效,是因為它忽略將病人當整個人來看待。

弱點:行為主義者的整個問題是自然主義及決定論主義,他們排斥超自然的上帝以及人的尊嚴,我們有時可以藉著檢驗環境來說明錯誤的行為,但是犯錯的個人畢竟 要負起責任,行為主義剝奪人所有的意義和個人的責任,幾乎接近虛無主義和絕望,一個社會建基於行為主義最終將產生暴政,獨夫將成為行為操控者來控制所有正 面和負面的強化物,但是,假設人沒有行動自由,誰有資格當行為操控者?假如人要達成改變,就必須採用一種知道何處去的價值系統。

四、生物學的精神醫學
哲學:生物學的精神醫學沒有哲學立場來判斷人的好壞或中性,如果有哲學觀點,大體上是屬於自然主義和決定論主義的哲學。

解釋精神疾病病因:認為所有精神疾病肇因於先天遺傳或後天得到的神經的或生化的病變,因此,它忽略了引發並維持精神疾病屬靈、社會、心理及環境的因素。

療法:使用藥物和其他生物治療來糾正或彌補生化的異常。

基督教信仰的回應
價值:合理地用藥可以大大幫助嚴重的精神疾病,器官性的疾病源自墮落,假如上帝施恩給我們減輕遺傳性或器官性疾病的知識,那麼我們理當應用這些知識,將藥 物及電擊痙攣療法用在防止嚴重憂鬱症患者死亡是有其必要性。某些產生精神疾病症狀的其他因素也是經由腦內化學失衡為媒介所引起的,這種病人還是先要藉著藥 物來解除虛弱的症狀,再幫助他處理精神症狀下面引起的問題。

弱點:生物學的精神醫學主要還是基於決定論主義及自然主義,它可藉著矯正生化的異常來解除症狀,但是,它也未能認清生化系統失衡也許是其他因素致病的媒 介,由於未能認清屬靈、社會、心理及環境的因素與引發精神疾病有關連,生物學的精神醫學沒有去矯正這些因素,而使得症狀可能再度復發。

五、認知行為療法 (CBT)
哲學:和行為療法相似。

解釋精神疾病的病因:錯誤的思維引起錯誤的情緒,貝克(Beck)提出病理性的憂鬱症及焦慮可能是認知受到扭曲的後果,這會導致認知的三組合:對自我、過去的經驗及將來產生負面的想法,病人會以這種負面的模式來詮釋信息。

療法:認知行為治療師幫助病人認清並矯正引發症狀的扭曲認知和錯誤思維,鑑定認知的錯誤,如:誇大問題和低估長處、過度的概括和有意的選擇抽象化,這些錯 誤逐漸受到挑戰,加上認知的改造,許多治療師會教導一系列技能來裝備病人與問題周旋和解決問題,幫助他較能處理困難的處境。

基督教信仰的回應
價值:聖經支持「我們的信念會影響我們的感情」這個概念(腓4:8),基督徒與認知治療師同樣相信,思想和行動等同,二者都能受人的控制,聖經也支持這個 理念,即我們的思維對我們的屬靈境界有極強的影響力(羅8:5)。認知行為療法的思維邏輯是其強項,研究的證據也強力支持其短期及中期的療效。某些認知行 為療法使用的技術也適用於許多基督教諮商系統,這些諮商系統則支撐在聖經的世界觀上(Crabb L. Effective Biblical Counselling. London: Marshall Pickering, 1977)

弱點:認知行為療法和行為療法的哲學思維相似,不過,這種錯誤的世界觀在認知行為療法比較不受拘泥和受到滲透,因此,基督教諮商師較能變通其療法。然而, 一個人的負面思考模式事實上可能是對的,而使人產生罪疚感,治療的道德規範則取決於治療師和病人的共同信念,同樣地,這種治療技術也能變通地應用於基督教 諮商的處境。(待續)


# 本文由路加總幹事董倫賢譯。


--
由 和平教會 於 1/27/2008 08:12:00 上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外展宣道部